回首页

簡介

活動訊息

會議

講座

IACS

出版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簽署合作與相關課程

 

 

 

 

 

 

 

 

 

  » 期刊  2021-03-03 《人间思想》第二十四期(2020冬季號):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共和國的飢渴

 

目錄

 

【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口述歷史系列(三)──暨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十四)】

001從建築系學生到左翼實踐者的青年成長史:吳永毅訪談
林麗雲 主訪︱陳冉涌、李雅雯 整理

002左翼運動中的女性:王蘋訪談
林麗雲 主訪︱陳冉涌、李雅雯 整理

【專號: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共和國的飢渴】

003 編案
編輯部

004 「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叢書中文版總序
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Ashish Rajadhyaksha)著︱陳韻 譯

005印度的想像構造
蘇迪普塔.卡維拉吉(Sudipta Kaviraj)著︱周展 譯︱陳韻、梁捷 校訂

006超越民族主義的圓形監獄:印度網路公眾的經驗
拉維.孫達拉姆(Ravi Sundaram)著︱黃玉琴 譯︱陳韻、梁捷 校訂

007巴別塔之國:自由印度的語言與政治主體性(2011)
M.瑪達瓦.普拉薩德(M. Madhava Prasad)︱朱中和 譯︱陳韻、梁捷 校訂

008另一種暴力
蘇尼爾.莫漢(Sunil Mohan)、魯米.哈里什(Rumi Harish)︱
王延博 譯︱陳韻、梁捷 校訂

【紀念譚第卡.麥坎達維爾(Thandika Mkandawire)】

009 編案
編輯部

010 一位專心致志的經濟學家的反思:譚第卡.麥坎達維爾訪談
凱特.馬爾(Kate Meagher)主訪︱呂怡婷 譯

【視覺筆記:蔣能杰的紀錄片與攝影】

011編案
編輯部

012網友蔣能杰
陳暢涌

013影像選輯
蔣能杰

【在亞洲思考】

014「脫井」與平等連帶的言約:導讀申榮福
白元淡 著︱延光錫 譯

015民族文學.第三世界.東亞:崔元植東亞論的系譜與結構
白池雲 著︱劉惠瑩 譯

016作/譯者簡介

017《人間思想》稿約、訂正啟事

018《人間思想》書訊

 

----------------

內容剪輯

---------------

【專號: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共和國的飢渴】

編案

編輯部

重新聯繫並挖掘具批判性、有歷史積累的亞洲思想一直是《人間思想》自創刊至今的自我期許。此次我們將目光聚焦至印度。印度文明曾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21世紀後,印度成為亞洲、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十幾年前由西方經濟家拋出的「龍象之爭」和近年來中印衝突後隱的討論、爭議都側面印證了印度在新世紀的重要性……這些幾乎人人都能脫口而出的「常識」和「新聞」構成的「表象」,幾乎構成了當前對這樣一個歷史悠久、語言文化多元、宗教教派繁雜的大國的普遍性(甚至全部的)認識。我們必須承認,中文世界對現代印度的認識是十分欠缺的。而認識和了解、甚至研究印度,既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耐心,也需要謹慎和科學的觀察總結。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推出此次「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專號,收入的文章――蘇迪普塔.卡維拉吉(Sudipta Kaviraj)〈印度的想像構造〉(The Imaginary Institution of India, 作於1992年)、拉維.孫達拉姆(Ravi Sundaram)〈超越民族主義的圓形監獄:印度網路公眾的經驗〉(Beyond the Nationalist Panopticon: The Experience of Cyberpublics in India,作於1996年)、M.瑪達瓦.普拉薩德(M. Madhava Prasad)〈巴別塔之國:自由印度的語言與政治主體性〉(The Republic of Babel: Language and Political Subjectivity in Free India,作於2011年)、蘇尼爾.莫漢(Sunil Mohan)、魯米.哈里什(Rumi Harish)〈另一種暴力〉(Violence,作於2013年)――涉及民族主義、互聯網管制、語言問題和性/別壓迫,隨著網路和訊息的迅速發展,這些現實議題在台灣、在中文世界、在亞洲、在全世界都在不停地向人們的既有認識提出新的挑戰。這些文章在以印度現實為切點提供新的參照外,也揭示了流行語彙「後殖民」、「後冷戰」之「後」的虛妄和可疑:與殖民和冷戰同構的族群壓迫和欺凌從未結束,更加以新的形式無孔不入……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世界內部思想的相互交流和參照就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

本次的四篇文章選自由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Ashish Rajadhyaksha)主編的《1990年代以來的印度》(India Since the 90s)叢書之一《共和國的飢餓:回顧我們的現在》(The Hunger of The Republic: Our Present In Retrospect),此書英文版已在2020年由印度新德里的Tulika Books出版,中譯版也將在不久後面世。此次專號我們收入了由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撰寫的叢書總序,同時保留英文原版的編註並以「原編註」標示,其他少量「編註」則為本刊所加。陳韻女士協助了專號的譯文呈現,包括她在內的幾位譯(校)者――還有梁捷、周展、黃玉琴、朱中和、王延博――做出了傑出的工作。藝術家Gauri Nagal設計並製作了精美的插圖。阿希什.拉賈德雅克薩老師在本次專號的落實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在此向他特別致謝。

 


【紀念譚第卡.麥坎達維爾(Thandika Mkandawire)】

編案

編輯部

譚第卡.麥坎達維爾(Thandika Mkandawire, 1940-2020)是非洲當代極其重要的思想者。馬拉威籍,因政治因素長期流亡海外,1960年代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70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與薩米爾.阿明(Samir Amin, 1931-2018)共同推動以塞內加爾為基地的泛非組織「非洲社會研究共同委員會」(Counci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earch in Africa,縮寫為「CODESRIA」),以泛非主義的理念逐步建立起至今影響深遠的非洲思想界;之後,在日內瓦任聯合國社會發展研究院(the United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縮寫為「UNRISD」) 主任十年。2010年起至臨終前一直是倫敦政經學院的講座教授。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上,譚第卡的研究重心始終擺在非洲的整體發展狀況,透過知識實踐引領更年輕的學子繼續前進。

2015年本刊編輯部成員走訪非洲,在參加CODESRIA大會中認識了譚第卡.麥坎達維爾教授,並進行訪談,不僅他對亞洲的政經發展知識的豐富積累令我們印象深刻,他的思想力道與真誠的人格特質更令我們記憶尤深。2020年3月正是疫情噴發之際,傳來他辭世的消息,經過馬穆德.曼達尼(Mahmood Mamdani)教授的推薦,我們拿到了本篇英文訪問稿,經過凱特.馬爾(Kate Meagher)與Friedl Marincowitz的大力協助,取得了Development and Change期刊的翻譯授權,特此感謝!

《人間思想》特以此文追思非洲前輩友人譚第卡.麥坎達維爾(Thandika Mkandawire)。

 

【視覺筆記:蔣能杰的紀錄片與攝影】

編案

編輯部

本期視覺筆記聚焦於中國大陸紀錄片導演蔣能杰的攝影作品。

蔣能杰出身於湖南農村,從事獨立紀錄片拍攝多年,在2020年年初迎來了一場始料不及的「一夜成名」:他「蹲守」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文藝青年聚集地豆瓣網,凡是有豆瓣用戶給其新片《礦民、馬夫、塵肺病》(2019年年底製作完成)點了「想看」,他便會親自一一寄去附有全片網盤鏈接的「豆郵」。截至2020年11月15日,這部片子在豆瓣網上已有七萬四千多人點擊了「想看」,「看過」的人數超過兩萬,得分八點五(滿分十分)──但這位被各家媒體爭相報導「守在豆瓣給觀眾發資源的導演」自認豆瓣的高分打得「有情緒」,「給自己七分多」。更突然的是,拍了十幾年,一下「火了」,蔣能杰自己也想不通,因為開始的動機其實非常單純又無奈:拍了八年、剪輯了兩年的片子,媒體、同行沒興趣宣傳,題材敏感網站不敢上線,國外參展又太麻煩,索性就用最「笨拙」的方法傳播出去。

而這個戲劇性過程又經過發達的媒體、以超人想像的速度快速發酵、演變成了一出現象級事件,評論者們紛紛慨嘆蔣能杰之「苦澀」──倒不如說這是一場大眾對某類「厚積薄發,一朝成名」傳奇的群體性自我投射和情緒抒發──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此刻才意識到,這位「守在豆瓣給觀眾發資源的導演」之前所遭遇的境況,正是大多數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從業者經歷的常態──可是,從事著其他行業的「大多數」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早在這次「成名」事件之前,我們就已經在籌畫蔣能杰導演攝影作品的刊登,因此也樂見這次事件給他帶來的後續關注和積極影響──對一個獨立電影人來說,這意味著繼續拍片和拓展題材的可能。〈網友蔣能杰〉一文介紹了蔣能杰在此之前幾部較為重要的作品,其中《村小的故事》聚焦在蔣的老家湖南農村村小裡的留守兒童,這部作品讓蔣能杰獲得了多項紀錄片大獎,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本身就曾是留守兒童的蔣能杰坦言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卻也感到了更深的無力:片子獲獎後,留守兒童問題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媒體的重視,村小得到了重建、上學的路修好了、新校車也配好了,但幾個月後,因為無力支付油費,校車停駛,更嚴重的是,沒有人願意去鄉村教書,這意味著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依然無法得到保障。蔣能杰意識到這是憑其個人無法解決的大問題,他只能以繼續追踪和拍攝的方式思考、並試圖喚起更多人的關注:在拍片的同時,他不定期地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珠三角地區組織公益性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圖片展;同時,在家鄉農村,蔣能杰開設了「棉花沙圖書屋」供留守婦女和兒童免費使用,並每月定期公示財務收支明細;他還聯合公益組織和專業媒體,將愛心人士捐贈的閒置相機發放給留守的孩子和婦女,並提供免費、簡單的攝影課程。從2018年起,舉辦每年一次「棉花沙鄉村攝影大賽」,以鼓勵留守鄉村的婦女兒童們積極地發展和表達自我。

本次視覺筆記的圖片選輯都選自蔣能杰2012年至今的幾次公益巡展,封面、封底和刊名圖則來自幾次「棉花沙鄉村攝影大賽」的獲獎作品(八歲的潘冠宇和十歲的蔣伊佳)──特此感謝蔣能杰導演的力荐和無私協助,他一直強調,「我不如他們拍得好」。而限於篇幅,本次的視覺筆記主要聚焦於蔣能杰的本人作品,在後續刊物中,我們會再行組織鄉村攝影大賽的專輯以饗讀者。

 

---------------------------------------------------------------------------------------

 

本刊物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資助

 
 
Drop here!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