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簡介

活動訊息

會議

講座

IACS

出版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簽署合作與相關課程

 

 

 

 

 

 

 

 

 

  » 專書  2000-06-30 《發現政治社會:現代性、國家暴力與後殖民民主》,陳光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89

 

 

Partha Chatterjee講座

發現政治社會:現代性、國家暴力與後殖民民主

編者:陳光興
出版日期:民89
出 版 社: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新新聞69期,頁141-143 》

開放文本:理論對話文集的解讀

柯裕棻*

Partha Chatterjee是當代印度下層研究(Subaltern Studies)的知名學者,他的成名作《國族主義份子的思想與殖民世界:衍生的論述》(Nationalist thought and the colonial world: A derivative discourse)裡針對殖民主義和民族主義所作的批判被喻為是繼法農(Fanon)之後來自第三世界最犀利的聲音。


在這本討論印度國族主義從殖民時期,過渡到後殖民時期的政治論述的書中,Chatterjee對葛蘭西(Gramsci)霸權理論的詮釋完全超出西方學界的制式化解讀,尤其是他對消極革命(passive revolution)概念與國族主義菁英份子論述的分析,更是直指國族主義運動的問題核心,直接與西方諸多學者對壘。這本書使他在國際間成為後殖民國族論述研究的知名學者。


「發現政治社會」一書收錄三篇Chatterjee的論文,是Chatterjee來台做一系列講座的演講基礎文稿,同時也收錄多位國內學者對相關問題所作的回應與反思。Chatterjee在這三篇論文中質疑自由主義式的民主政治,認為想像的共同體或市民社會這樣的概念,不足以貼近詮釋後殖民國家中的種種權力與抗爭關係,也無法確實分析國家機器所造成的暴力與來自下層社會的衝突。他因此提出「政治社會」的


概念,意指下層人民與國家菁英協商周旋的過程中所開啟的暫時性抗爭空間,既是論述性的,也是行動性的。這些抗爭被自由主義的菁英政治理論所排除,不被認可為政治,然而卻是迥異於西方社會形塑的另一種民主活動。


國內學者的回應也是本書的另一主題,關切的面向涵蓋甚廣,除了夏曉鵑、曾旭正、甯應斌、丁乃非與劉人鵬等學者提出本地的環保社區抗爭、社區連結力、同性戀運動、宗教等議題做對等的回應之外,也有不少提問人對Chatterjee,對葛蘭西的霸權理論所作的解釋提出質疑,或認為他對國家、市民社會、社群的定義不夠清楚等等。一來一往的交鋒中,有不少問題是針對理論辭彙的爭辯,不難看出本地理論思考的困境,以及無法拋棄的包袱。書中所收錄的對話與回應十分精彩,正好可以做一種參差的比對,看出知識分子在兩個相差甚巨的社會中所欲扮演的角色的差別,也可以看出理論與在地脈絡的連結或落差。對話文集的缺點在於對話者無暇為「局外人」解釋理論的出處緣起及背景資料,對理論不熟的人無法理解個中奧妙;而對話文集的優點卻也在此,所有的討論都非常濃縮而且精準。


此外,就大環境而言,這本書的出版有兩個值得討論的方向:一是台灣的文化研究的轉變﹔二是文化研究書籍出版的形式。台灣文化研究的轉變近年來可見的大趨勢是國際性的學術對話逐漸頻繁,而且從以往以歐美為想像的對話對象轉變為與亞洲各國間學術思潮的交流,甚或是交互觀照社會改革運動的經驗。這種區域性的連結與對話開啟了批判政治的新契機,部份解除了批判理論長期以來為歐美學界制約的困頓,使在地的文化研究得以逐漸擺脫歐美理論的束縛,不再以西方為中心做輻射狀單向的接收或投射。並且,經由歷史經驗或國族問題相似的亞洲學者間的思辯,凝聚更多批判的動力,從而橫向組織起更為異質而多方向的對話網絡。換句話說,這是外部對話對象的改變,也是發言位置的挪移,也有可能是新的批判主體或社群關係的形成。


文化研究書籍的出版,在一九八○年代早期均以無版權的海盜翻譯書為主,翻譯者多匿名,翻成中文的學術語言並未統一,被翻譯的書多為歐陸的左翼古典理論。九○年代開始諸多學者有系統地引介文化研究經典理論書籍,多數為源自英美的理論與研究實例,而且多是單一學者的著作或文集。近年國際間文化研究書籍的出版形式逐漸改變,經常以多數學者論文合集的方式出現,或有研討會論文改編之後的合集,以針對某幾項特定議題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有三四位重量級學者交互對話的文集,對特定理論做一來一往的答辯(1)。


台灣的文化研究書籍如今也走出一人一書的限制,逐漸出現論文合集的出版,也出現類似本書的對話文集,收錄多位學者對在地社會的觀察並相互呼應(或駁斥)理論的詮釋。對話文集的對話因此不只是字裡行間的對話,書的作者不再是靜態的喃喃自語,而是多方交會的動態對話,因此帶出更多元解讀的可能,讀者能夠參與的縫隙和角度於是更多了。


註釋

(1) 如Contingency, Hegemony, Universality: Contemporary Dialogues on the Left一書即由Judith Butler, Ernesto Laclau and Slavoj Zizek的交互長篇對話所構成。2000年英國倫敦Verso出版。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