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簡介

活動訊息

會議

講座

IACS

出版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簽署合作與相關課程

 

 

 

 

 

 

 

 

 

  » 2008-2009  2009-04-08 0408/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十週年紀念:放映與演講活動說明

  

Grain in Ear和Hyazgar這兩部電影的討論將在專題演講Catastrophy and Cartography in diasporic films of Zhang Lu當中進行
Jahaji Music: India in the Caribbean這部紀錄片的討論將在專題演講Jahaji music: culture and politics from India to the Caribbean當中進行

4/9 (四)  18:30   影片播放:Grain in Ear《芒種》
導演/編劇:張律  
片長:110分鐘 出版年:2005
地點:交大人社二館三樓人文電影館(326)
本片為中韓合作製作的劇情片,敘述某北方小城,朝鮮族女人崔順姬與兒子相依為命,租住在鐵軌旁破舊的兩間磚房,與鄰居(四個外地妓女)同病相憐,和諧相處。順姬以在路邊擺攤賣朝鮮泡菜為生,因無照經營,常要東躲西藏,或被城管人員沒收器具。老顧客王員警幫她拿到營業執照。生活似乎出現一絲轉機。順姬與一位朝鮮族已婚男人發展了不尋常關係,而男人背叛了她;王員警的突如其來舉動也傷害了她,而兒子昌鎬的意外,更讓她對周遭世界絕望而憤怒,不計後果採取報復行為……

4/13 (一)  18:30   影片播放:Hyazgar《沙漠之夢》
導演/編劇:張律
片長:123分鐘  出版年:2008
地點:交大人社二館三樓人文電影館(326)
中國與蒙古邊境的沙漠地區,男子的妻女為醫治女兒耳疾而遠行,將男子獨自留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一天,一對韓國難民母女來求助,男子收留了她們,並逐漸於相 處過程中滋生了情感…在蒙古實地取景的本片,原片名「Hyazgar」,即蒙古語中「邊界」的意涵,含蓄而細膩地隱喻電影中地理與人心的距離,簡單結構透過沈穩的影像敘事,醞釀出驚人後座力。(引述自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tc/ff/ff-1-cont.aspx?id=f-08-055

張律導演小檔案:
曾在吉林延邊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撰寫過小說,《芒種》是他的第二部長篇作品。
2000年底,張律開始從事電影行業。2001年,以短片《十一》入圍了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短片競賽環節。
2003年,以作品《詩》參加了包括瑞士洛迦諾、北美范庫弗、倫敦以及香港電影節在內的幾大電影節。2005年,以影片《芒種》參加法國嘎納(Canne)電影節非競賽單元。2005年,憑借《芒種》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設立的惟一競賽單元—「新潮」單元的亞洲最佳新人導演獎。這也是繼章明和賈樟柯之後,十年之內第三位中國導演獲此殊榮。2005年,憑借《芒種》獲意大利佩扎羅(pesaro)電影節新導演單元競賽大獎。2006年,以影片《芒種》角逐法國沃蘇勒(Vesoul)國際亞洲電影節競賽單元,結果有待揭曉。(本資料摘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6/2/13/n1221552.htm

4/10 (五) 、4/14 (二)  18:30 影片播放:Jahaji Music: India in the Caribbean
導演:Surabhi Sharma
製作人:Surabhi Sharma, Tejaswini Niranjana
類型:紀錄片 片長:112分鐘  出版年:2007 
地點:交大人社二館三樓 人文電影館(326)

4/8 (三)  14:00 專題演講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movement and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講者:曹喜昖教授(Prof. Cho Hee Yeon; 韓國聖公會大學NGO研究所主任)
回應人:林淑芬教授(交大社文所)

地點:交大 人社二館106A研討室

曹喜昖(ㄧㄢˊ)教授是韓國批判社會學界年輕一代的重要代表性人物,特別是在政治社會學、工業/都市社會學與社會運動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九九0年他在聖公會大學共同成立社會系,至今該系已在漢城成為批判社會的聚集地。自九一年起,他曾任該校學務長、研發長、行政與教學長。一九九九年,他成立了亞洲第一個NGO研究所,任首任所長。

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印度勞工帶著他們少少的家當和音樂,搭船抵達加勒比海,一場重要的文化實踐自此展開。超過一百五十年後,音樂家雷莫費南多(Remo Fernandes)旅行到這些島嶼上,探索新的合作可能,並創作新作品。本片記錄了這場不凡、複雜而又艱困的音樂之旅。我們和巴布馬利的老師暨拉斯特法里(rastafari)哲學家摩提莫伯拉諾(Mortimo Planno)一起在Trench Town四處穿行,並陪同加勒比索(calypso)音樂和soca音樂歌手瑞奇傑(Rikki Jai)到Skinner Park;和視覺藝術家克里斯柯茲爾(Chris Cozier)在沙瓦納(Savannah)聊天;跟隨舞場之后(Dancehall Queen)史黛西(Stacey)到星期三的Weddy Weddy,並在鋸子女士(Lady Saw)的歌詞中熱情擺動。除此之外,我們還跟狄妮絲(Denise Saucy Wow Belfon)錄製新曲,並在一場東印度婚禮中作客……這些片段將編織成一段屬於記憶、認同與創造性的故事。本片試圖對當代千里達與牙買加文化的多重面向提出觀察,同時也是一段對藝術合作的本質與可能性之影像見證。
更多影片與導演Surabhi Sharma的相關資訊可參考 http://www.mandy.com/1/film3.cfm?id=9778 
關鍵字彙介紹:
calypso music:最初由加勒比海地區的非裔奴隸傳唱的音樂形式,常具有相當政治、社會批判色彩。聽眾群主要為非洲裔加勒比海居民。在本片中,音譯為「加勒比索」音樂。chutney music:最初由移居到加勒比海南部地區(特別是千里達)的印度契約工所產生的音樂形式。主要取材自soca音樂和印度電影音樂。聽眾群主要為印度裔加勒比海居民。chutney原指印度式酸辣醬。在本片中,音譯為「卻尼」音樂。

他的著作甚多,早期最為重要的為由他所編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Korean Social Formation Debates,全部共四冊(Seoul: Juksan, 1989-92),對於韓國資本主義的性質、政治體制與反對運動的研究有相當大的定位作用。至於他其餘的著作,The History of the Korean Social Movements(Seoul: Juksan, 1990)至今仍為研究韓國當代社會運動的主要著作;The State,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 Korea (Seoul: Dangdae, 1998),與Democracy and Social Movements in South Korea (Seoul: Dangdae) 對於當前韓國政治轉型下的社會運動提出介入性的分析,指出其間浮現的新情勢與新方向。除此之外,他自九0年起任漢城重要刊物Social Criticism的主編。 

曹喜昖教授除學術上的成就外,更學以致用投身社會運動。早年為學運理論家,威權時期曾被捕入獄;八0年代積極加入各種形式的都市社會運動。九0年代在他的推動下,成立了民主教授協會與全韓學術團體聯盟。一九九四年他推動成立了都市社會運動的統合性團體People's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為漢城最具影響力的都市運動團體,有專職人員四十餘人,九七年起,他開始擔任Deputy General Secretary一職迄今。
 
回應人:林淑芬(交大社文所),專長為後結構主義政治理論、基進民主理論、女性主義。
 

4/14 (二)  14:00 專題演講   Catastrophy and Cartography in diasporic films of Zhang Lu
講者:金素榮教授(Prof. Kim Soyoung; 南韓國立藝術大學電影系)、Ashish Rajadhyaksha教授(印度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馮品佳教授 (交大外文系)  
地點:交大人社二館三樓人文電影館(326)

金素榮教授(Prof. Kim Soyoung):金教授任教於南韓國立藝術大學電影系,是南韓及東北亞的重要電影研究學者,她同時也是電影導演。出版專書如下:Specters of Modernity: Fantastic Korean cinema (2002), Cinema: Blue Flower in the Land of Technology (1997), Film Review (1998), Hollywood/Frankfurt (1994), 編有Korean Blockbusters: America or Atlantis (2001), Cine- Feminism (1996)。
 
Prof. Ashish Rajadhyaksha:
Ashish Rajadhyaksha教授是印度班加洛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Bangalore, India),以及此中心媒體資料庫的負責人。他的主要研究興趣為電影研究和當代藝術。Rajadhyaksha教授曾任新德里國家電影獎的評審委員,並曾擔任Bombay/Mumbai 1992-2001的共同策展人。出版著作包括:Ritwik Ghatak: A Return to the Epic (Screen Unit, 1982); Encyclopaedia of Indian Cinema (British Film Institute and OUP, 1994); The Sad and Glad of Kishore Kumar (Research Centre for Cinema Studies, 1988); Cinema in the Time of Celluloid (即將出版)。
 
馮品佳教授:
馮教授任教於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思源基金會董事,目前也擔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興趣包括英美文學、女性小說以及弱勢族裔研究。馮教授著作包括:〈禍水紅顏:《香港有個荷里活》中的性別與國族論述〉。周英雄、馮品佳主編。《影像下的現代性:影像與視覺文化》。台北:書林,2007;《影像下的現代性:影像與視覺文化》。周英雄、馮品佳主編。台北:書林,2007;Love。台北:商務印書館,2005。(原著:Toni Morrison’s Love; 2005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文學類;金鼎獎翻譯類入圍);〈洲際連結:《生命之樹》與《非洲末代國王》的家族歷史與記憶〉。《國科會成果發表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外文學們86-90年度研究成果論文集》。台中:中興大學外文系,2005。275-307。

4/15 (三)  14:00 【專題演講】
Jahaji music: culture and politics from India to the Caribbean
講者:Tejaswini Niranjana教授(印度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
回應人:何東洪教授 (輔大心理所)、蔡如音教授 (師大大眾傳播所)
地點:交大人社二館106A研討室

Tejaswini Niranjan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為印度文化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曾在英美著名的大學授課,在西印度群島、巴西、南非、香港、台灣、日本、英國、美國等地的大學受邀演講。除了學者的身份,她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將聶魯達與莎士比亞的著作翻譯為印度坎那達語同時也將坎那達語的小說著作翻譯為英語。
她已出版的研究涉及的議題相當多元,包括影像、翻譯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她在1992年出版的Siting Translation: History, Post-structuralism and the Colonial Context (California, 1992)為許多關注文學與翻譯理論的研究者所重視。最新著作Mobilizing India: Women, Music and Migration between India and Trinidad (Duke UP, 2006)以女性為研究主體結合了音樂與跨地域/文化遷徙軌跡探論印度和千里達的文化交雜歷史過程,她同時是Jahaji Music: India in the Caribbean這部紀錄片的共同製作人。
 
回應人:
何東洪教授(輔大心理所),專長為流行音樂研究、青年文化與政策、文化經濟學、當代批判理論。
蔡如音教授(師大大眾傳播所),專長為文化工業與文化工作者研究、電視研究、全球化與媒體文化。

各場次演講活動均有即席翻譯,歡迎參加

※活動照片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Movement 十週年會議

 

  曹喜昖教授專題演講: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movement and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Tejaswini Niranjana教授專題報告:Inter-Asia feminist encounters

 

   陳光興老師和與會學者在亞太/文化研究室大合照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