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簡介

活動訊息

會議

講座

IACS

出版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簽署合作與相關課程

 

 

 

 

 

 

 

 

 

  » 2014  2014-10-11 2014「亞際雙年展論壇」(台北)歡迎參加,自由入場

  
 

2014「亞際雙年展論壇」(台北)

 

生產藝術

召集人:黃建宏「亞際雙年展論壇」
發起人:張頌仁、高士明、陳光興
 
    「亞際雙年展論壇」是由亞洲知識界聯合組織「亞際書院」發起的跨界學術項目,旨在聯合亞洲各地藝術雙年展的公共平臺,以各雙年展爲基體,創設立足亞洲現實語境的聯動思想論壇。論壇將以亞洲現代思想和藝術實踐的若干核心問題,回應各雙年展的學術主題,以期促進亞際藝術界、思想界的交流與反思,從各自的身心感受中提煉出我們共通的現實關切與行動目標。
    亞際雙年展論壇在台北論壇,以「生產藝術」作爲切入點,一方面以東亞的藝術創作面貌積極回應策展人Bourriaud在此次雙年展中提陳的「共活性」與「共相關性」,另一方面企圖從生産藝術的思考面向上,將人、物及非人之間的支配關係與創造方法,開展為一種亞洲的思想場域。
    生產(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與當代的生命政治息息相關。每個勞動個人或每項勞動力都蘊含著某種體制的運作,然而,這種個人與體制之間在生産關係上的依存症,使得生産變成難以言說的失憶與歷史匱缺的區塊。勞動身分與契約身分因為同社會價值或職場權力的階序制密切關聯,而無法進行言說;反過來看,文化支配中不均衡的生產力與不平等的生產關係,也使得老套的殖民模式始終難以在今天的民主社會中消弭。事實上,自二戰開始論及總體戰爭時,其底蘊就是一種生產的戰爭(生產工具的爭奪、生產力的維續、生產關係與政治結盟的同一化……),同樣,在藝術與思想的實踐領域中,「我們如何面對生産?」已經成為面對歷史與權力最為激進的問題。而物與技術,以及作爲參與生産運作的勞動者(生産者、工作者、藝術家……)就成爲這無法面對的權力支配關係及歷史書寫的「靜默」或「空白」的可能載體。因此,我們嘗試在臺北論壇中建立起一個思想的界面,連結起歷史生成、個人記憶、生命政治、物的生產、生產關係等等,來面對今天最爲嚴苛的問題:如何面對生産?如何面對存在著支配關係的生産?如何面對生産對于權力與知識的支配?
    如此,我們便需要面對在不同文化處境中,物與生産之間互爲决定的關係,以及這决定關係中所帶動的生産社群。然而,在劇烈加速度的人類世共業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意義上的生産社群在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作用下早已瓦解。因此,新的生產方式與交易方式也相形迫切,而生產方式與交易方式的創新必須根基於新的「社群」之生産。因此在人支配人以及人支配物之後,進而以被支配的物來支配人。資本主義的推波助瀾,以及冷戰時期的代工建置與意識形態建置,都一再地說明物與社群的緊密關連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生產關係決定著物性,以及從既有政治經濟關係中解放物性的可能。
    物,不再是物件或無機物,而是個體或社群進行表達及擴展自身時,所賴以爲藉的「他者」。「萬物有靈」既不只是一種「賦靈」,也不會只是片面幷抽象詮釋下的「解構」理性與現代性的「域外工具」,更爲深刻的是人本來就倚賴幷布署著各種物才得以構成世界這一宰製性的球體:「殖控」意味的不正是化約各種物的意涵,並在人與物之間建立一種無法跨越的階級制,以完成一個以資本主義爲名的單義世界?但「物」在不同文化所分化出的差异性裏,就已經說明其多樣意義的狀態,或者說其動態意義必須在生態關係中被理解。在此面臨的問題是——是否存在跨越文化的發展?當物隨著殖民史全球遷徙時便帶動了「技術」或「技藝」的在地發展,而跨文化、跨區域的「技術」或「技藝」遷徙,會更爲直接地在個體與社群網絡中施展其文化之力,打開一種沉默的協商空間。從這裏出發,我們或許可以在物之權力、物之社群與物之協商三個面向的思考中,從對各類「支配」關係的批判或抵抗中,匯聚出一種生態式的、共活性的「生產」藝術與思考。
    我們邀請您參加10月11日-12日分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和台北清華大學月涵堂舉辦的論壇和討論會。具體議題如下:

 1.   物與體制(召集人:張頌仁)「物」既是被資本機制闓踰的資源,是等待被宰割的「他者」,也是通過生產制度左右著社會關係的樞紐。在生產關係裡的物,既有被約化為階級支配的載體,也有不能被這種關係完全涵蓋的「他者」特質和他力。例如,從生產過程中轉化過來的「物」,最後化身為污染和環保問題,正呈現了這種他力的發揮。物不能被徹底約化、抽象化,表示不同歷史文化的技藝對物的品性發揮了多種可能。无论在何种文化中,物從未脫離過人的支配,同時也成為人支配他人的重要媒介。在「现代」亚洲,物究竟被置放在什麼樣的体制框架中?人在不同權力體制中又如何支配物或为物所支配?如果「解放」依然是有效的歷史目標,那麼人的解放最終或许也有賴於物的解放。

视觉参考:吳山專與Inga Svala Thorsdottir ,《物權》系列(1994 - 2009吳山專與Inga Svala Thorsdottir 的《物權》以《人權宣言》三十條為基礎,提煉出「物」的對等權利。人文中心的現代啟蒙,在《人權宣言》裏暴露了底牌,掀開了對「物」世界宰割的約定,而吴與Inga 則從這個約定中提出新的人和物的平等關係,一方面把啟蒙理念推至邏輯極致,另一方面提出了新的生產關係的可能。

2.   精神生産與物之盛墟(召集人:高士明):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在帝國與民族國家的雙重結構中被重新切分,在殖民史和冷戰史的糾纏交織中分斷與離散,在全球化的生産-消費網絡中被不斷地分配與整合。在殖民/冷戰這雙重歷史動力的作用下,亞洲的日常生活早已被納入全球資本主義的生産和消費網絡中,在「物體系」的意義建構和符號循環中,物(無論日常物還是藝術物)的全球流動背後是日益殘酷的宰製與剝奪,代工體制與發展邏輯在亞洲留下的只是一片片生産的廢墟。在這不斷滋長的物之盛墟之上,我們是否可以發明出一種文化鬥爭與精神生産的新方式?

視覺參考:陳界仁影片《加工廠》(2004)、《路徑圖》(2006)、
《殘響世界》(2013)陳界仁影像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社會的檔案、歷史的索隱,可以被視爲通向歷史的一條條通道。然而,歷史的大門從未訇然洞開,因爲事件一旦發生就會迅速成爲廢墟,歷史的經驗只能是絲絲縷縷的殘響,構成民間社會散布流傳著的在野的知識、記憶的能量,在無盡的歲月中日夜堆積、潜滋暗長。與之相對的,是當代社會治理技術對記憶之場的阻塞、隔斷、掩蓋與拆除。藝術家的鏡頭所凝視/展示的,既是過去之遺物,也是現實之剩餘,而影像作爲精神生産與現實動員的方式,于歷史斷層中不斷地召回社群記憶的生命迴響。

3.   技藝的協商與敘事的支配(召集人:黃建宏)技藝是一種作用在物件與材料上的文化調節,在歷史發展與事件發生中常保持著一種靜默,仿佛技術無關政治,而技藝與歷史的關係也似乎僅作爲文化特徵或文明的證據。然而,無論是工藝技術、藝術手法與科技,其延續常是一連串文化的翻譯、協商、改寫和誤讀。事實上,技藝之物往往涵蓋了多層次的殖民痕迹與文化調節融合的狀態,這個部分的討論也就希望著眼在進步之物、科技產品或藝術作品在這靜默歷史中的痕跡。
 
視覺參考: 蘇育賢的《花山牆》 (2013),《椅子》(2012),《塑膠人》(2011) 藝術家在2010年之後的作品, 更多關注在非知識專業或文化專業的人 如何在其勞動中建構其知識與文化。因此在這些與不同社群的人接觸的觸作過程中, 他的作品開始轉向物質與技藝在不同生命狀態中, 如何轉化成與某特定生命密不可分的生產關係; 也因此, 作品成為一次次複雜而多層的敘事, 一種關於技藝的轉譯歷程與敘事. 在這一則則通過影像化的技藝敘事, 我們不只看到物質與技藝本身的轉變, 更能夠看到生命在特定政經結構下, 在一種"有名無分"的分配狀態下, 如何通過物質與技藝的轉譯獲取自身主體化的機會。
 
4.   會外會「作為平台的雙年展還可以作些什麼?」(召集人:陳光興) 自2000年起,亞際書院所推動的「西天中土」與「亞洲現代思想」計劃開始與上海雙年展合作,今年更進一步又與台北雙年展合作,將雙年展作為平台進行社會思想的對話。今天這場開放性很強的論壇,試圖對過去的試驗與實踐進行反思與批評,同時邀請關心雙年展作為公共平台的朋友們共同分享他們的想法,一起想像雙年展還可以做些什麼?

議程
 
10月11日(週六)「藝術生產」論壇
Oct 11 (Sat) Production Art Forum Schedule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
Venu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Auditorium
 
9:30 – 12:00
物與體制Things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s 
 
主持人:張頌仁(香港,漢雅軒總監、策展人)
Moderator: Chang Tsong-zung (Director of Hanart TZ Gallery, Curator, Hong Kong)
 
討論人:陳傳興(臺北,行人出版社創辦人)、陸興華(上海,同濟大學)、陳紀仁(臺北,高野美術有限公司執行總監)、Samir Gandesha (加拿大本那比,Simon Fraser大學)、林其蔚(臺北,藝術家)
Discussants: Tsun-Shing Chen (Founder of Éditions du Flâneur, Taipei), Lu Xinghua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Jen Chen (Taipei, Director of Meizon Art&Craft), Samir Gandesha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Burnaby, Canada), Lin Chi-Wei (Artist, Taipei)
 
14:00 – 16:00
精神生産與物之盛墟 Spiritual Production and the Flourishing Ruin of Things
 
主持人:高士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Moderator: Gao Shiming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討論人:李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劉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鄭慧華(臺北,立方計劃空間藝術總監)、黃琪椿(新竹,獨立學者)
Discussants: Li Ya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Liu Zhuo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Beijing), Amy Cheng (Director of the Cube Project Space, Taipei), Huang Chichun (Independent Scholar, Hsinchu)
 
16:00 – 16:15  茶歇Tea Break  
 
16:15 – 18:15
技藝的協商與敘事的支配 The Consult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Domination of Narrative
 
主持人:黃建宏(臺北,臺北藝術大學)
Moderator: Huang Chien-Hung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Taipei)
 
討論人:林麗雲(新竹,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陳泰松(臺北教育大學)、朴贊景(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總策展人)、金宣廷(光州,亞洲文化資訊院藝術總監)
Lin Liyun (Center for Asia-Pacific/Cultural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Chen Tai-So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aipei), Park Chan-kyong (Chief Curator of the 1st SeMA Biennale Mediacity Seoul, Seoul),Kim Sunjung (Artistic Director of Asia Cultural Information Agency, Asian Culture Complex, Gwangju)
 
10月12日(週日)會外會(月涵堂) 
Oct 12 (Sunday) Extracurricular Conference (Yue-han Hall)
 
地點:月涵堂
Venue: Yue-han Hall
 
14:00 – 18:00
綜合討論:作為平臺的雙年展還可以作些什麼?
Discussion: What more can be done with Biennales as Platforms?
 
引言人:工廠小組(臺北),Samir Gandesha (加拿大本那比,Simon Fraser大學),朴贊景(2014第八屆媒體城市雙年展藝術總監,陳界仁(臺北,藝術家),陳光興(新竹,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
Presenters: Factory Group (Taipei), Samir Gandesha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Burnaby, Canada), Park Chan-kyong (Chief Curator of the 1st SeMA Biennale Mediacity Seoul, Seoul), Chen Chieh-Jen (Artist, Taipei), Kuan-Hsing Chen (Center for Asia-Pacific/Cultural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與談人:李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鄭慧華(臺北,立方空間藝術總監),劉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林其蔚(臺北,藝術家),陸興華(上海,同濟大學),金宣廷(光州,亞洲文化資訊院藝術總監),黃建宏(臺北,臺北藝術大學),高士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張頌仁(香港,漢雅軒總監、策展人)
Discussants: Li Ya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Amy Cheng (Director of the Cube Project Space, Taipei), Liu Zhuo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Lin Chi-Wei (Artist, Taipei), Lu Xinghua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Kim Sunjung (Artistic Director of Asia Cultural Information Agency, Asian Culture Complex, Gwangju), Huang Chien-Hung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Taipei), Gao Shiming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Chang Tsong-zung (Hong Kong, Director of Hanart TZ Gallery, Curator)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