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雄三專號(續)】
頁數:308頁
尺寸:17*23 cm
字體:繁體中文
定價:300元 (台幣)
編案
編輯部
板垣雄三「將思想的根紮在日本,但同時他嘗試汲取並化作方法的思想資源卻在亞洲乃至世界史整體。他思想的珍貴之處在於,將『世界史』作為自己思考的對照,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會成為一位特別的思想家。他所討論的直接對象無論是日本或是中東,都是以與整體世界的關係為前提展開的,可以說因此而具有了普遍性」。本刊於2016年夏季號「板垣雄三專號」中刊登板垣雄三所著〈民族與民主主義〉與〈諸文明的聯網:再激活「塔希德」(多元普遍論)的可行性及影響〉兩篇文章,以及日本左翼思想者池上善彥為專號所作的〈編案:為閱讀板垣雄三而作〉,試圖從n地域論、身分複合到多元普遍性-歷史共時性入手,建立進一步閱讀板垣雄三的基礎。
本期「板垣雄三專號(續)」依池上善彥引介的脈絡,接續刊登板垣雄三的五篇文章。在世界史與地域史結合的脈絡下,〈近代亞洲與日本〉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日本社會的發展放在與亞洲各個社會更為深入的結構性連結中進行檢驗;〈反恐戰爭與核事故〉、〈從三個視點重新思考「安保法制」討論的立足點〉則在「關聯的世界」中、在與「伊斯蘭網絡」、「反恐戰爭體制」、「福島核事故」等共振的世界脈絡中實作東北亞研究。在現代與現代性的脈絡下,作為2015年亞際書院年度講座的〈從人性角度思考Modernity〉展開從文明論角度、在廣闊的視域下的世界史理解,叩問著我們世界史觀的立足點──何為現代,如何超越現代。〈世界瓜分與殖民統治〉則以「世界瓜分史」與民族抵抗為座標,透過將歐洲國際政治體系和為其提供思想支撐的框架本身進行徹底相對化、對象化,剖析帝國主義的世界瓜分體制及瓜分/分割邏輯。
目次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001在六、七○年代急流中勇退的飄浪哲學家:陳鼓應訪談
陳光興、林麗雲 主訪|郭佳、林麗雲 整理
002舟山路上的哲學家:側記陳鼓應
林麗雲
【當代史】
003保釣運動與台大哲學系事件
陳鼓應 記錄、口述
【板垣雄三專號(續)】
004編案
編輯部
005近代亞洲與日本
板垣雄三 著|張婧 譯
006反恐戰爭與核事故
板垣雄三 著|王晶 譯
007從人性的角度思考現代性
板垣雄三 著|張婧 譯
008從三個視點重新思考「安保法制」討論的立足點
板垣雄三 著|王晶 譯
009世界瓜分與殖民地統治
板垣雄三 著|譚仁岸 譯
【視覺筆記:探訪移工受刑人:囹圄與原鄉】
010編案
編輯部
011墜落的人:受刑移工紀錄
莊舒晴
012相遇
林文蔚
013影像選輯
圖14張
【在亞洲思考】
014回到萬隆/第三世界國際主義的路上:「一帶一路」民間版二十年階段性報告
陳光興
015韓國的民族文學論及其所把握的「現實」再探索:以白樂晴先生的論述為中心
周展安
【異議】
016母老鼠與豬大腸:《賽柏格之戀》的瘋狂敘事與再現政治
宋玉雯
【讀書:《我的詩篇》:觀看與異議】
017「去政治化」與日常生活的陣地戰:從《我的詩篇》預映式談起
高明
018《我的詩篇》:表演與失敗
蔡博
【家庭作業】
019爺爺講的村子的歷史
宋霞
【現場】
020回到生活本身
朱善杰
021莆田仙游紀行
莫艾
022作者/譯者簡介
023《人間思想》稿約
024《人間思想》書訊
人間出版社
發行人
呂正惠
社長
林怡君
編輯委員(依姓氏筆畫序)
丸川哲史 王中忱 王曉明 田仲康博 白元淡
白永瑞 白池雲 仲里効 任佑卿 吉見俊哉
池上善彥 杉原達 李政勳 汪暉 周展安
岡本由希子 柯思仁 若林千代 孫歌 高士明
張志強 張頌仁 曹喜昖 許寶強 陳光興
陳清僑 富山一郎 賀照田 新城郁夫 鈴木將久
趙剛 蔡翔 鄭鴻生 魏月萍 羅永生
主編(依姓氏筆畫序)
陳光興 趙剛 鄭鴻生
執行編輯
郭佳 曾荺筑
文字編輯
陳惠鈴 謝宛真
美術設計
黃瑪琍
策畫
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
出版
人間出版社
地址
10874 台北市長泰街59 巷7 號
電話
02-23370566
電郵
renjianpublic@yahoo.com.tw
Facebook 粉絲專頁
亞際書院出版贊助
-----------------------------------------------------------
【視覺筆記:探訪移工受刑人:囹圄與原鄉】
編案
編輯部
2016年10月21日,在台移工每三年須出國一次的原《就業服務法》第52條「剝皮」規定,經三讀取消。這只是對抗外籍勞工所受制於的「奴工制度」之一小步,而其抗爭過程中所激起的政府、仲介業者、雇主與移工、移工機構之間的對立波瀾,亦只是移工在台灣所身處的勞動條件與勞動保障的制度性歧視、仲介機制、逃跑-庇護機制、長照制度盤剝,與社會歧視等境遇之一瞥。
2013年7月,特宏興368號漁船案發生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開始試圖「進入」移工受刑人的心情及其背後的結構性盤剝;在探視並與其通信的同時,TIWA在因緣際會下前往多名印尼受刑移工的原鄉,既是為飄浪千里之外、身陷囹圄的移工所行的「替代返鄉」,更是試圖拉伸開他們更多面向的生命軸線。因為,受刑移工並非飄零於台灣的個體,而是在種種個體的、社會網絡的、制度的與國際勞動力移動動力之下出走原鄉的縱深生命;並且,我們希冀受刑移工的生命故事及進入其生命的眼界延伸出台灣,得以將在台移工的境遇及抗爭座落於區域的、第三世界的、世界的視野中。
本期「視覺筆記」欄目在TIWA研究員莊舒晴的協助下組成關切受刑移工的小專輯。莊舒晴隨「替代返鄉」照片移動腳步,在探訪印尼受刑移工的時日中,逐步展開被形塑、脅迫成為「墮落的人」的受刑移工的生命軸線。十餘年獄卒生涯的林文蔚,則從宜蘭監所的圍牆之內,以文字和素描記敘受刑移工的牆內心情和身體,亦拋出在種種心情和身體刺激之上的對移工在台司法系統處境之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