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页

簡介

活動訊息

會議

講座

IACS

出版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

簽署合作與相關課程

 

 

 

 

 

 

 

 

 

  » 期刊  2021-12-09 《人間思想》第二十五期(2021春季號):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計畫(一):蘇慶黎──黨外、《夏潮》、左翼

  

【專號|台灣戰後自主工運口述計畫(一):蘇慶黎──黨外、《夏潮》、左翼】

001編案
策畫小組(林麗雲、陳柏謙、郭佳、陳素香)
002從現實主義文學到左翼運動:蘇慶黎談人生的三大轉折
陳素香、吳永毅  訪問
003訪談側記
陳素香
004蘇慶黎訪談:《夏潮》與美麗島黨團
陳世宏、張建隆、韋本  訪問
005遠化罷工始末:2002年蘇慶黎訪羅美文、徐正焜
蘇慶黎  訪問
【視覺筆記|運動中的蘇慶黎】
006影像選輯
【專號|歷史巨變中的人文學探索】
007編案:面對歷史巨變的認知實踐
莫艾
008「理想主義重構」的思想內涵與當下啟示:以賀照田「陳映真文」為討論中心
余暘
009評議與回應
程凱、冷霜、薛毅、余暘、姜濤、賀照田
010「鄙視鏈」文化與青年實踐者的自我探索:閱讀《再出發》的當下切身性
侯力琪
011評議與回應
董麗敏、鄭亘良、侯力琪
012歷史-社會-情感-觀念皺褶中的精神能量:何以發現?如何可能?──從賀照田「歡歡文」談起
劉雅靜
013評議與回應
宋少鵬、李靜、劉雅靜
【紀念英培安】
014未完的詩作
李青松
015作者簡介
016《人間思想》稿約、《人間思想》24期訂正啟事
017《人間思想》書訊
--------------------
編案*
策畫小組(林麗雲、陳柏謙、郭佳、陳素香)
如果以1986年解嚴前夕,南亞塑膠公司仁武廠工人顏坤泉在廠區門口散發工會的改選文宣,啟動八○年代工會自主化運動算起,台灣自主工運已經走過三十五年的歷史了。由於經歷五○年代白色恐怖的肅清,斬斷日據時期一度蓬勃的工人運動發展,致使八○年代興起的自主工運,幾乎是從零開始的摸索和累積經驗。
回顧這三十五年台灣自主工運走過的歷史,檢討成敗得失,對於現階段及未來台灣工運的發展,應有借鏡的作用。歷史書寫是一項龐大工程,需長時間的投入及全面性的關照、分析和研究,此艱鉅工程十分期待有心人、後學者分進或齊心戮力完成,此專輯企畫只是作為其中一塊磚石,助奠其基。
「台灣自主工運口述史系列」企畫專輯,主要是以口述歷史訪談為主,訪談對象分為兩部分:自主工運的工人代表;參與自主工運的社運人士。希望通過這些系列訪談,初步回顧解嚴後台灣自主工運的歷史發展,本系列企畫包含下列五個專輯,分別說明如下:
(一)蘇慶黎紀念專輯:內容包含1998年「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現為施明德文教基金會),針對美麗島政團所做「蘇慶黎口述歷史」的節錄本;2003年工運後進陳素香、吳永毅所做的蘇慶黎錄影訪問整理稿;以及2002年蘇慶黎在過世前兩年,為撰寫回憶錄而進行資料收集工作時,針對八○年代在自主工運中占據重要位置的遠東化纖工會,對兩位靈魂人物羅美文、徐正焜所做的訪問,釐清及記錄1989年5月那場慘烈罷工始末,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二)羅美文、徐正焜、顏坤泉口述史:在1987年7月解嚴後爆發的工會自主化風潮,並非突然而至,而是隨著台灣工業化後,產業工人群體成長及生產關係中的剝削日益加劇,在經歷黨外民主運動的啟蒙和整體社會改革動能的刺激下,部分產業工人已在各自的勞資關係場域,萌生工人意識,進行工會改造,奪取長期被資方控制的工會主導權。羅美文、徐正焜、顏坤泉是八○年代工會自主化運動的先行者和點火者。他們都因投身工人運動而付出巨大的代價,並從工人運動出發,捲進工人政黨與左翼政治運動,並為其奮戰至今。他們的口述史呈現台灣第一代產業工人的生命經驗與企圖翻轉工人命運的努力和成敗。
(三)林子文、王耀梓、張通賢口述史:林子文(新海瓦斯工會)、王耀梓(基隆客運工會)、張通賢(志信運輸工會),三人均出自小型的民營企業工會。他們三人的口述史相當程度地反應了九○年代在經歷自主工運遭遇第一波鎮壓之後,係由小型民營企業工會的激烈抗爭,延續自主工運的精神,並使遭遇挫敗的工人運動復甦,進而產生工會間的各種結盟,推進具有抗爭性的工人運動組織的發展。
(四)黃秋香、陳奕安、孫秀鑾口述史:三人均為基層的女性勞動者,在自身經歷激烈的抗爭之後,而成為優秀的工運組織者。黃秋香是遠東化纖的女性作業員,在1989年5月遠化大罷工之後,因「羅美文妻子」的身分,承繼遠化工會的常務理事職務,但黃秋香的發展與作用,遠遠超出「工運受難者家屬」的角色,她成為一名優秀的工運幹部,輔導無數的工會組織。陳奕安曾為東菱電子公司的女工,是1995年至2014年兩波「全國關廠工人連線」抗爭的中堅幹部。孫秀鑾是2014年抗爭至今的國道收費員自救會會長,她的工運資歷雖然較淺,但組織能力成熟幹練,她曾憑藉一人之力帶領國道收費員對抗國家關廠長達八年之久,是工人運動中渾然天成的領袖型人物。
(五)鄭村棋和他的工作室:鄭村棋、夏林清於1988年成立的「團體動力工作室」,是訓練工運組織者的搖籃,也是一個類似工人先鋒黨的剛性組織。經由該組織成員協助發展的工會,在九○年代至2005間串聯組成「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簡稱「工委會」),與台灣勞工陣線(親民進黨)、勞動黨(統左派)並列工運三大系統,在政治上宣稱「不統不獨」的左派路線,其建立的工運秋鬥、春鬥,是自主工運的象徵行動。回顧自主工運三十五年的歷史,「工委會」及其幕後的推動者「鄭村棋和他的工作室」,是無法略過的重要篇章。
製作本系列專輯所選擇的訪問對象,雖無絕對的選擇標準,但大致依循下列幾個原則:
(1)特殊性與代表性:亦即某個歷史階段、某種工會屬性或特殊而具關鍵性的抗爭個案之代表性人選。
(2)維持工運的主體性:其運動軸線的主要認同是在工人階級,且未選擇進入主流政黨,其實踐路徑仍維持工運的主體性。
(3)長期且仍持續在戰鬥的位置:口述史的個案選擇是以長期投身工人運動,且至今仍在戰鬥位置者為優先對象。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系列專輯首先推出「蘇慶黎專輯」,除追念已離世十八年的蘇慶黎之外,也是向一生堅持左翼理想並為之付出生命的前輩致敬。在蘇慶黎口述史的資料中,我們看到她成長的七○年代台灣社會變化及她投身運動所耕耘的左翼思想,正是孕育之後八○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自主工運的養分和土壤。她不自外於所謂資產階級民主的黨外運動,卻又立場堅定、終生不移地選擇左翼路線,她的精神與實踐,堪稱一代人的典範。
---------------------
本系列專輯由「陽明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研究員林麗雲、「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陳柏謙、《人間思想》執行編輯郭佳、「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陳素香共同策畫、執行。
---------------------
編案:面對歷史巨變的認知實踐
莫艾
這裡刊載的討論,來自2021年1月23、24日舉行的「歷史巨變中的人文學探索」會議。這個會議以《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18年)、《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19年)兩本文集和2018年底「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多學科的視野」兩個研討會 為基礎。這一系列活動的核心意識動力,可追溯到賀照田在2005年提出的「時代的認知要求與人文知識思想的再出發」。賀照田過去十餘年由於深切體察中國大陸當代知識思想境況和時代現實間的錯位關係,促使他從根基處思考當代中國大陸的知識與思想如何才能真實扎根自身所處歷史、社會,如何在「知識境況、歷史現實境況間構造出一種更真切、有效、順暢的建設關係」 ,以及引入「人文視角」的現實意義等嚴峻時代課題。這些蘊含高度思想能量,並對認識和實踐具多方面基本指引作用的思考探索,構成著「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討論活動的重要基礎。「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這些年的討論,可說是在時代現實、時代知識境況中對這些問題越來越有所共感、共識的朋友們共同進行的探索努力。
這次「歷史巨變中的人文學探索」會議延續了2018年研討會的一些特點:發表人、評論人和主持人來自從「六○後」到「九○後」不同世代,涉及文學、文化研究、哲學、藝術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工作、性別研究八個大的知識領域,來聽和參與討論的有來自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領域的朋友。此外,這次會特別邀請了「在知識思想和社會實踐兩方面有長期跨界經驗的朋友」和來自台灣、香港、韓國、日本的朋友。意圖通過這些有意識的設計,以將「更多的知識視野、思想視點,更多的生命、生活經驗視點,更多的社會經驗、制度經驗的視點」帶入討論,以使「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討論「有著更厚實經驗根基,更開闊且充實的知識思想體量,更內蘊多種、多重張力的知識思想場域」,也「更真實扎根歷史-現實經驗世界」 。
這次會議有八位報告人、十六位回應人和一百五十多位參與者,採取每篇論文發表配合兩位評議然後開放討論的方式。從討論題目來看,八場討論圍繞賀照田的有關研究、思考和兩本《再出發》討論集展開。還需看到,這些議題出自不同領域、不同經驗脈絡者切身的現實經驗、困惑與思考,同時具有很強現實性與公共性意義。
這裡刊載的三組討論,第一組以賀照田對陳映真八○年代初關於理想主義重建思想歷程的整理、分析與思考闡發為線索,討論今天條件下中國大陸理想主義重構問題。 賀照田「陳映真文」的核心主題之一,是在社會主義革命遭遇危機的現實中思考、探尋新的社會改造路徑所必需確立的基本意識。余暘的討論涉及以「愛與希望」為目標的歷史、社會改造,所要求的突破時代主導觀念邏輯,以更深入認識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生命狀態與經驗脈絡,更具建設性地把握這些群體間的關係,更有效開掘一社會內部精神資源等重要問題。程凱則強調,在賀照田的理解中「理想主義不是一套方案,或原則、理念的集合,它首先是一種認識過程……需要研究者與實踐者不斷破除現有認識慣性」並展開自我改造,需要去除依賴既有觀念、理論的模式,以不斷深入現實獲得的有關人、歷史、社會「廣闊而具體的理解」,作為社會改造的基礎。 冷霜同樣重點強調對複雜現實的認知把握能力的關鍵作用,強調在中國大陸今天思考理想主義重建問題,需要切實認識大陸當代現實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等。
第二組侯力琪的文章對今天左翼等的社會實踐存在的「鄙視鏈」現象展開反思。她探討了從預設理想、觀念出發,忽視對社會複雜現實、人群的認識,忽視參與者具體狀態與身心感受的後果:易導致組織對個人的壓迫性,導致指向社會改造的實踐與日常生活和其他社會群體的脫節。董麗敏強調不能簡單理解並否定階級論、階級意識在當下改造實踐中的有效性,強調正視大政經結構的規約作用。台灣學者鄭亘良從當代歐美、台灣致力於社會改造的不同知識思潮及相關實踐的困境入手,指出以預設立場、觀念和抽象、簡化方式理解現實的種種後果,強調將人放回具體的社會歷史脈絡加以認識,思考「如何從具體狀態與張力中尋求人的『理解』與『共存』」 。侯力琪回應時強調,需要自覺鍛造有效認識現實、與社會互動的能力;只有在實踐的具體情境、具體關係中去探求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她同時提出,是否可在現有大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生活、工作空間的改善作為社會改造的切實起點。
第三組討論圍繞賀照田「歡歡文」 的啟發意義展開。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在後革命時代「不甚理想的環境條件下,尋找改善主體狀態與社會關係的方式與途徑」 。在認識層面,三位發言人以「歡歡文」深入歷史內部探究經驗內涵的工作意識、方法為例,強調突破觀念、理論預設開掘具體經驗的意義,劉雅靜討論了「過於聚焦外部結構性因素」帶來的多重後果,宋少鵬提出大結構與人的具體經驗、身心感受間的辯證認識關係,李靜提出恰當運用觀念的問題。在社會關係的思考方面,宋少鵬、劉雅靜指出「歡歡文」對思考家庭議題、性別議題很具突破與打開作用;宋少鵬認為賀照田的工作內含與當代重要思潮的對話能量和高度的現實性,她並且由歡歡經驗展開有關家庭關係的思考。
如何思考、構想良性社會關係的建立,是貫穿後兩組討論的核心問題。賀照田在對具體生命經驗的開掘與對當代現實的剖析中展開的有關自我問題、自我與他者、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思考闡發,對眾多討論者構成很深的精神觸動與認知、思考啟發。
不難看到,討論者來自不同的研究與實踐領域、不同經驗脈絡,但他們的關切與思考意識、視角體現出關聯性。同時,以賀照田的研究為觸發媒介,討論不同程度觸及今天時代的知識思想工作要很好地面對現實必須反省的基本問題。這些思考,核心指向知識工作如何幫助人們更為真實地面對自身現實與這現實中不斷生成的問題、經驗,認知如何有助於開展出有效的現實實踐介入。在這樣的基本意識下,討論涉及如何在具體的歷史現實脈絡中開掘經驗,認知的意識、方法,觀念、理論的運用問題;涉及現實經驗對於知識思想和社會關係構想的重要意義,社會改造如何更深扎根於社會與日常生活、立基於有力的現實認識、更能含納社會不同群體的問題、更能照顧人的精神身心感受等等重要問題。這些真誠的思考探索,體現著新的「知識研究意識、思想開展意識」 ,又連接著主體培育問題。來自台灣、韓國、日本等地朋友的工作顯示,經由有效的連結、轉化工作,這些思考也可能對大陸之外的知識思想開展提供幫助。 
這些,也促使我思考賀照田的工作和「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實踐的關係。仔細體會,賀照田工作的一個核心方面,是思考有關社會發展與人的身心、生活、工作如何構成更好的關係,知識思想如何幫助人在歷史開展中更具主動性及與此相關的具根基性、基本性的問題,這些工作又以他有關歷史、有關歷史中經驗的研究為根基。他的歷史研究,核心致力於揭示特定時段歷史展開中具結構性位置的關鍵脈絡、要素與機制。這些工作的著力點與工作方式,顯示他很深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更加有效地介入時代知識思想實踐,如何為不同領域的探索提供幫助。這些努力,使賀照田的工作具有很強公共性與媒介性,內蘊向不同經驗脈絡、不同學科領域、不同知識脈絡的研究者開放的特質。他和朋友們推動的「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討論,同樣內在要求著對現實經驗與知識思想探索的開放性。
誠摯期待大家一起努力,使知識思想思考更深扎根我們腳下的土地,萌發的枝芽能更加茁壯地伸展、生長,使我們和我們的知識實踐能更加真切、有效、有力地幫助我們面對歷史快速變遷中的現實。
-------
 這兩個研討會於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召開。
  賀照田(2006)〈以保守為建設  以被動為主動:讀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收入賀照田(2006)《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頁248。
  引自賀照田的會議開幕致辭。
  賀照田(2020)〈當革命遭遇危機……──陳映真八十年代初思想湧流析論之一〉,收入賀照田(2020)《革命-後革命:中國崛起的歷史、思想、文化省思》,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頁169-228。
  程凱(2021)〈「向每一個生命都積極開放的研究」與人文理解力的養成〉,參見本期,頁XX。
  鄭亘良(2021)〈評侯力琪《「鄙視鏈」文化》:兼談青年的情感政治、民粹與理想主義再造的一些想法〉,參見本期,頁XX。
  賀照田(2019)〈從社會出發的知識是否必要?如何可能?〉,收入賀照田、陳明等(2019)《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頁305-346。
  宋少鵬(2021)〈朝向結構的主體錘煉如何可能?〉,參見本期,頁XX。
  賀照田(2019)〈朝向深處的旅行〉,收入賀照田、陳明等(2019)《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頁387。
  2021年4月號的《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總第118期)刊載了本次會議另一組討論〈東亞視野中的《革命-後革命》〉。討論由韓國學者白池雲的主題發表〈重審失去的理想:對話《革命-後革命》〉與日本學者鈴木將久、大陸學者李娜、張寧的回應構成。幾位討論者「以賀照田的研究為媒介,以東亞『不同的歷史脈絡和現實挑戰』為聚焦,就東亞國家地區如何相互認知與相處,韓國民主運動、『民主』思考的深化,如何從『革命-後革命』角度省思中國大陸自由主義等問題,展開了非常有現實緊張感和思想密度的對話」(引自李娜撰寫的〈按語〉)。這組討論也顯示出賀照田的工作與「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知識實踐,所具有的引動東亞不同歷史脈絡間以新的方式展開有效對話的能量。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

研究室成員

所在位置

研究室的相本

新竹飲食文化計畫

會議與學術活動相本

會議海報

清大亞太/文化研究室活動記錄

2017

2016

2015

2014

2012-2013

2010-2011

2008-2009

“萬隆•第三世界六十年”系列論壇

2014 IACSS Summer School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

《尋畫:現實主義畫家吳耀忠》畫展與系列座談

冷戰的歷史文化——東亞批判刊物會議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蔡翔

2011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池上善彥

2012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王曉明

2013歷史、思想與文化高等講座:洪子誠

2013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年度講座|Partha Chatterjee教授:Empire and Nation/帝國與國族

2013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Madhava Prasad教授

2014 亞洲現代思想計畫年度講座—Ashis NANDY

2012思想、歷史與文化高等講座:戴錦華

Issues

相關學術活動

Inter-Asia.Org

IACS出版書系

專書

期刊

推薦出版品

出版相關座談會錄影影片

「重訪後街:以陳映真為線索的1960年代系列論壇錄影影片

左翼文獻資料庫

陳映真文獻資料庫

錢理群文獻資料庫

會議與座談錄影影片

戰後左翼口述計畫系列:以陳映真為線索

亞際書院

西天中土

陳映真的思想與文學

2011文化研究導論

魯迅:亞洲思想資源

連結機構

2010文化研究概論